宇宙概况
警告:本页面绝非现实世界的真实科学定律,无科学依据,有一大部分与现实世界是相反的。请勿相信本页面任何内容。
Table of Contents
|
基本名词定义Definition of basic terms
即本世界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名词定义。未提到的请以现实为准,有冲突的请脑补其中已有理论解释。
宇宙Universe
- 宇宙被定义为本梅伦斯泡Mellens bubble1内所包涵的一切事物,包括梅伦斯泡所在的绝对宇宙体积所包涵的所有空间、梅伦斯泡存在的所有时间、本宇宙内的基本力、以及在本梅伦斯泡内所产生的一切思想论据。
- 虽然梅伦斯泡的空间是有限的,但宇宙被认为是无限的。这是因为梅伦斯泡是一个瞬间定义,而宇宙则是连续的。
- 广泛被认同的宇宙的起源是“骤缩理论”。即宇宙的实质是厄谒斯彻边界the Unguysche border2在诞生最初的骤冷下急剧收缩,因骤缩的不同阶段所显出的量态不同而产生的其在不同维度空间中的不唯一的投影。投影的数量取决于其量态与骤缩变量。从厄谒斯彻边界骤缩到本宇宙的时间约为10-32秒,这个数据也被成为骤缩常数。初冷的温度被定义为热力学0K温标。骤缩理论是唯一没有被证伪的宇宙起源理论,绝对宇宙坐标就是在它的前提下建立的理论。
- 宇宙中空间的形状被认为是正曲率的。尽管如此,因为宇宙的尺度之大,在单个天文尺度实体的应用计算中其曲率可以忽略不计,即等价于零曲率平面。这个误差直到影响应用的数值为2.819728*1096c。这个数值也被称为曲球常数。
绝对空间坐标Absolute Spatial Coordinates
- 绝对空间坐标,即以厄谒斯彻边界骤缩的中心为原点,从原点发出最多相互垂直的轴形成的坐标系3。这一模型是由宇宙学家12d033ed所提出的,在星际航行等天文学领域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而要将其应用到精确值,则需要梅伦斯泡的定义。梅伦斯泡被定义为本宇宙内的冷射频4有效范围,即可探测的本宇宙边界。梅伦斯泡中心在厄谒斯彻边界是不断膨胀的,并且有越来越快的趋势。这导致在一个梅伦斯泡之中的天体尺度实体在不断远离彼此,这一现象在观测中表现为红移5。这种膨胀被称为宇宙油炸现象,其中实体距离与远离速度之比值约为61.8。
具体天体的绝对宇宙坐标在一般陈述中取其轨道各坐标的平均值。而在星际交通等实际应用领域,其坐标则由星际天文联合会IAU通过冷射频信号实时发出,刷新率为每毫秒2次。合法的星际交通工具应规范装配冷射频信号接收器并严格定期检修。
天体命名总准则General nomenclature of celestial bodies
- 所有天体需遵循本命名系统。本命名系统是由星际天文联合会IAU制定的,但由于星际拓荒运动ITC地位的日益攀高,星际天文联合会对本系统的修改需通过星际联邦政府IFG的一级确认。
- 对于任何天体,遵循光谱类型-冷射频频谱-六十四进制绝对空间坐标-(名称)-上级天体-天体-作用类型的命名。其中,名称可以在正式命名中省略。实际上,仅靠天体的冷射频频谱就可以确认到绝大多数具体的天体,但这样的命名是不被官方认可的,也不具有唯一性。
光谱类型
冷射频频谱
作用类型
天体类型及定义
星系命名准则Nomenclature of galaxies
- 在星系之间的空间充满了稀薄的气体(星际物质),其平均密度小于每立方米一个原子。大多数星系在引力作用下会组织成星系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大尺度纤维状结构
超星系团Superclusters of galaxies
- 超星系团是在宇宙的大尺度结构中,比星系团和星系群更大的结构。
星系群与星系团Clusters and groups of galaxies
- 星系团是由星系组成的自引力束缚体系,通常尺度在数百万光年,包含了数百到数千个星系。
- 包含了少量星系的星系集团叫做星系群。
星系Galaxies
- 星系是由恒星、恒星遗骸、星际气体、尘埃以及暗物质等组成,并受到引力绑定的系统。
- 星系根据在视觉上的型态分类为椭圆、螺旋或不规则。许多星系被认为在它们的中心有超大质量黑洞。
天体命名准则Nomenclature of other celestial bodies
已探明的天体概况 Proven celestial bodies
已探明的星系概况 Proven galaxies
勒其塔 Lakta

已探明的恒星概况 Proven stars
已探明的行星概况 Proven planets
正式名称 Official Name | N/A | ||
---|---|---|---|
绝对空间坐标 Absolute Spatial Coordinates | (817719039, 410748814, 932728380) | ||
64进制 64 binary | (MLmr@, ouUue, TC4UY) | ||
卫星 Satellites | 伦诺Luno | ||
恒星 Star | N/A | ||
近拱点 Periapsis | 178731489km | ||
远拱点 Apoapsis | 195791397km | ||
半长轴 Semi-major axis | 181665088km | ||
离心率 Orbital eccentricity | 0.0169833 | ||
轨道周期 Orbital period | 335.061558452day | ||
平均轨道速度 Average orbital speed | 28.34km/s | ||
平近点角 Mean anomaly | 398.816° | ||
轨道倾角 Inclination | 1.22830°至拉普拉斯不变平面 | ||
升交点经度 Time of perihelion | -11.32055° | ||
近日点参数 Argument of perihelion | 132.77953° | ||
其他相关天体 Other related objects | N/A | ||
平均半径 Mean radius | 6513.7km | ||
赤道半径 Equatorial radius | 6514.3km | ||
极半径 Polar radius | 6511.9km | ||
扁率 Flattening | 0.003684202447 | ||
周长 Circumference | 20465.277km | ||
表面积 Surface area | 5.330713498*108km2 | ||
体积 Volume | 1.157315709*1012km3 | ||
质量 Mass | 6.17123*1024kg | ||
平均密度 Mean density | 5.33236519*103g/cm3 | ||
表面重力 Surface gravity | 9.709613973m/s2 | ||
惯性矩 Moment of inertia factor | 0.3318 | ||
逃逸速度 Escape velocity | 1.124630488*1011km/s | ||
恒星周期 Sidereal rotation period | 0.999582day | ||
赤道自转速度 Equatorial rotation velocity | 1672.34km/h | ||
转轴倾角 Axial tilt | 23.658507° | ||
反照率 Albedo | 0.3634 | ||
表面温度 Surface temp. | 最低 Min | 平均 Mean | 最高 Max |
/ | 196K | 243K | 376K |
表面当量剂量率 Surface equivalent dose rate | 0.274 μSv/h | ||
表面气压 Surface pressure | 1.02456kPa | ||
大气成分 Composition by volume | 79.236% N2 20.15% O2 0.7754% Kr ~其他气体 |
已探明的卫星概况 Proven Satellites
已探明的其他天体概况 Proven other celestial bodies
页面版本: 131, 最后编辑于: 08 Jul 2023 10:12